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17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18
中国是从1964年开始着手设计和研制燃气轮机车的。经过多方论证,哈尔滨汽轮机厂、湘潭电机厂和大同机车厂等单位于1969年共同试制了中国第一台燃气轮机车,定型为长征型(1型)。在介绍长征型之前,楼主顺便介绍一下哈尔滨汽轮机厂,因为太值得显摆了,一下简称哈汽,她是由苏联援建的“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的2项——电站汽轮机和船用主动力装置的生产基地,主要设计制造大型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工业汽轮机、船用主动力成套装置和燃气轮机等国有大型发电设备。于1956年3月17日破土动工,1958年12月10日建成投产,属于国家发电设备制造大型骨干企业。目前是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哈汽公司,看起来很朴素的公司,经手的项目都是世界级的。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18
以下是哈汽的光辉历程:
1958年 9月29日,我国第一台2.5万千瓦汽轮机在这里设计、制造成功。以后,相继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 5万千瓦、第一台 10万千瓦、第一台 20万千瓦和第一台60万千瓦汽轮机;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20万、30万、60万千瓦空冷汽轮机,我国第一台60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第一台30万千瓦热电联供汽轮机和我国第一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
1985年,公司设计、制造的21万千瓦三缸两排汽冷凝式汽轮机出口巴基斯坦,开创了我国大型汽轮机组商业出口之先河。1987年,出口巴基斯坦古杜电站的21万千瓦汽轮机获国家汽轮机行业第一块,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块金牌。
1986 年,继我国第一台60万千瓦电站汽轮机在公司设计、制造成功,相继为安徽平圩电厂、内蒙古元宝山电厂、哈尔滨哈三电厂、河北盘山等电厂提供了该机组。1991年,60万千瓦汽轮机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
1999年,我国首台20万千瓦空冷汽轮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哈汽6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低压转子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18
2000年,哈汽30万千瓦汽轮机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2004年,优化型30万千瓦机组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我国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并获得了国家首批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汽轮机岛制造合同,同时自主研发了更大等级的CAP1400核电常规岛。
2010年,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启动,公司开始研制3万千瓦燃压机组。
2012年,自主研发代表核电领域最高水平的世界首台AP1000三代125万千瓦等级核电汽轮机的最后一套低压内缸在秦皇岛重装基地顺利装船启运发往三门核电站。
2012年10月8日代表核电领域最高水平的世界首台AP1000三代125万千瓦等级核电汽轮机的最后一套低压内缸在秦皇岛重装基地顺利装船启运发往三门核电站。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18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19
这是1958年有哈汽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台高温高压2.5万千瓦汽轮机。安装在哈尔滨热电厂运行了50多年为哈尔滨做出了很大贡献,二十世纪初退役。顺便说一下,前苏联制造的同等产品,于1956年在富拉尔基发电厂服役,至今还在运行;投产于1942年的镜泊湖发电厂的水轮机也还在运行。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0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0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0
讽刺的是,如今哈汽开始向昔日的老师出口燃气轮机,2008年,哈汽签订了俄罗斯特洛伊茨克2台66万千瓦的汽轮机供货合同。这是哈汽大容量汽轮机首次打入俄罗斯市场,实现了由建厂以来引进前苏联汽轮机制造技术到为俄罗斯转供汽轮机设备的飞跃。据了解,今年哈汽公司已签订国际项目11个,订货总额已达28亿元。
“民主”的俄罗斯,已经忘记了昔日富强的根基,当初因解散苏联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戈尔巴乔夫同志,在签署解体文件的时候,可否预料到这些?
或许,这就是俄罗斯“民主”的代价!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1
灿烂的光辉依然掩饰不了长征1型燃气轮机车的悲剧,1969年出厂的长征1型由大同厂参考东风4的框架,引入哈汽的燃气轮机,一说是直接改装的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机车采用全钢焊接的框架式侧墙承载结构车体,采用双端司机室;车体内侧墙和中间隔墙均设有阻尼涂料、泡沫塑料和玻璃棉的隔音材料。空气制动系统采用EL-14型空气制动机。机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单轴开口式简单循环的燃气轮机,由压气机、燃烧室及涡轮三部分组成,额定功率为3000马力,额定转速为每分钟6700转,满负荷燃烧温度为650℃,燃料为重油,实测热效率为14.4%,机车的构造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机车采用交—直流电传动,除了牵引电动机型号不同外,长征1型的电传动系统与东风4机车基本相同。燃气轮机通过减速齿轮箱驱动一台TQFR-3000型三相交流同步牵引发电机,经硅整流机组整流后供给六台并联的ZQDR-305型四极串励直流牵引电动机通过牵引齿轮带动车轮。为扩大机车的恒功率速度范围,牵引电动机可使用两级磁场削弱。
长征1型燃气轮机车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2
长征1型燃气轮机车的辅助动力机组由一台300马力柴油机和一台200千瓦交流辅助发电机组成,辅助机组除了用于启动燃气轮机外,也为油泵、水泵、空气压缩机、通风机等全部辅助传动装置提供电源。此外,辅助机组也可以用于机车单机运行的动力,以避免燃气轮机在低工况下运转效率低的缺点。
机车走行部为两台无导框三轴转向架,轴箱采用拉杆式定位;一系悬挂为轴箱两侧螺旋弹簧,并带有液压减震器;机车车体重量通过八个滚动式旁承支承在两台转向架上。每个轮对上均装有闸瓦间隙自动调节装置的基础制动装置。牵引电动机采用抱轴式半悬挂安装方式,传动齿轮比为68:15。
更清楚的一张长征1型燃气轮机车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2
长征1型机车在1970年起先后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试验,牵引客、货列车,在其试验结果和研制经验上,长春机车厂于1977年又研制了长征2型燃气轮机车。但长征型机车在1980年代初于焦柳铁路一次试验期间意外起火,机车烧毁报废。
换顶的长征1型燃气轮机车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3
以下是海子的网友回忆的关于长征1型燃气轮机车试验的情况,机车工程师在起火后痛哭那一节令我动容,只有付出了心血才能有纯真的感情流露。时间已经远去,当初清晰的列车也变得模糊,不变只有共和国骄子们不懈的努力,和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概是二十年前,我老爸参加了铁道部的试验。试验的是在焦柳线的,怀化-张家界区间进行的,我也被老爸带着在试验的前一个晚上,爬上机车,去看“飞机”车。我发誓那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火车头了。机车和现在的韶9有点像,蓝白相间的颜色。高度比东风4要矮,前端是子弹一样的流线型。发动后的声音比较尖,不像东风4那样低沉。机车的功率非常大,好象挡4台东风4。可是不幸的是第二天的试验中,机车不知道什么原因,发动机起火了。整台机车都烧毁了,参加试验的技术人员都是跳车逃出来的,其中一个连眉毛都没有了。没有几天机车就拆解,运回铁道部了。原型车毁了后,好象是整个计划就取肖了,后来就没有人提了。为了这个事我问我老爸,他只说了句要是没有烧了那就好了!这都是远去的记忆了!
长征号试运起火后在怀化机务段放了一段时间才运走,好象是八十年代初,我依稀还有一点应印象,从侧面看两头有点翘,象口大棺材,正面司机室上部是进气口,呈三角型,长征号001是铜字很漂亮。据说设计这台车的工程师起火时也在车上,车烧毁后痛哭了一场。当初他是立了军令状才得此项目,是用部队淘汰的军用飞机发动机改装的。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还不一定准确,当初要有照相机多好啊!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4
前面说了在长征1型试验结果和研制经验上,长春机车厂又研制了长征2型,并计划作为青藏铁路主力牵引机车。本来青藏铁路从1954年开始勘测在1961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被迫中止,但是铁道部应然在做各方论证铁路的可能性,1973年(河蟹)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于是青藏铁路建设再次上马,并获周..恩..来及邓小平直接批示。1974年1700名工程技术人员再到青海进行研究,同时6.2万名铁道兵到青海省开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大会战”。1979年,全长845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到格尔木段)修通,1984年正式通车营运。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4
1970年国家交通部决定,在大同厂研制成功长征1型3000马力燃气轮电传动机车的基础上,研制4000马力燃气轮电传动机车。1971年2月,国家指定了长春机车厂就开始与哈尔滨汽轮机厂、铁道科学研究院、哈尔滨铁路局、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戚墅堰工艺研究所、大同机车厂10家单位合作进行研制长征2型燃气轮机车,旨在满足高原、寒冷、缺水和长大坡道铁路牵引动力需要,为青藏铁路开通做好牵引动力准备。1977年11月,机车研制成功,12月首台机车落成。12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4000马力燃气轮机车剪彩仪式。铁道部、中共吉林省委和中共长春市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光临。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亲自为4000马力燃气轮机车剪彩。
长春机车厂组装长征2机车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4
长征2型采用全钢焊接的框架式侧墙承载结构车体,双端司机室,车体内侧墙和中间隔墙均设有阻尼涂料、泡沫塑料和玻璃棉的隔音材料。空气制动系统采用EL-14型空气制动机。机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单轴开口式简单循环的燃气轮机,是以长征1型的3000马力燃气轮机组为基础进行模化设计,提高了压气机增压比,输出功率可达4500马力,但受机车电传动装置的限制,机组装车功率为4000马力,额定转速为每分钟7900转,满负荷涡轮前温度为760℃,可燃烧柴油或重油。
出厂前的长征2型机车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4
机车走行部为两台无导框三轴转向架,轴箱采用拉杆式定位;一系悬挂为轴箱两侧螺旋弹簧,并带有液压减震器;二系悬挂为橡胶堆。每个轮对上均装有闸瓦间隙自动调节装置的基础制动装置。牵引电动机采用抱轴式半悬挂安装方式,传动齿轮比为68:15。
在长春机车厂的长征2型机车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5
长征2型机车构造速度为100公里/小时,与长征1型相比,长征2型主机输出功率提高了1500马力,达到4500马力,热效率也提高到21.7%。由于被考虑作为青藏铁路格拉段(格尔木——拉萨)的主力牵引机车,长征2型机车经过了高寒地区铁路正线牵引试运,性能先进,达到设计标准。被铁道部命名为“长征RD2—001”号。在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奖。但是当时因(河蟹)刚刚结束,建设进度缓慢,青藏铁路格拉段迟未上马,机车未获批量生产。最终青藏铁于2006年建成通车,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进步,大功率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等牵引动力已完全适应高原运行需要。长征2型也就渐渐的淡出了舞台。
长春机车厂的长征2型的介绍册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5
值得说一下后来长春机车厂的处境,长春机车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中国自己设计兴建的第一个蒸汽机车修理工厂,筹建于1954年12月,1955年12月8日正式开土兴建,设计生产能力为年检修蒸汽机车300台。1959年2月,在设备到达只有52%的情况下,长春机车厂提前投入试生产,承担了友好型蒸汽机车改轨任务。2月26日,第一台友好型蒸汽机车改轨成功,并迅速达到日改轨一台的水平。与此同时,加快了和平型蒸汽机车的试制工作,4月30日试制成功吉林省第一台和平型蒸汽机车。1960年,设计制造了适用于林区、矿山的星火型蒸汽机车,试制成功了适用于地方铁路和工业企业内部运输需要的长春95型摩托机车。到1966年,厂修机车突破了原设计生产能力,年检修蒸汽机车369台。修车质量在同类型工厂对标活动中处于较好水平。
长春机车厂生产的星火型蒸汽机车,是地方铁路使用的小型蒸汽机车,大同厂1959年设计,长春机车厂和牡丹江机车厂1960年生产出样车,共生产48台。
soma9
发表于 2014-9-28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