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1
移柱法:宋辽元金, 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1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 比较隆重的建筑。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1
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 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1
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
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3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3
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3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二层横栱。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3
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3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奕凡
发表于 2013-6-3 18:53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